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土壤具有化学性、物理性、生物性,三者同等重要,缺一不可。
(1)土壤化学性
化学性是指与pH、EC、ECE等有关的化学性质的因素。
①pH值
化学上的中性定为pH值为7,但植物的化学中性定为pH值为6.5,大多数植物在pH值为6.5时其生育状态最好,水稻幼苗特殊,苗床育苗床土适宜pH值为4.5~5.5育苗床
pH值的调整主要靠肥料来进行,所以肥料可分为碱性肥料和酸性肥料,即使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也必须经常注意这点。使用酸性肥料,促进了氢离子的蓄积,会使土壤酸化,反之多用碱性物质(碱性肥料)则会使土壤碱性化。
②ECE (盐基代换能)
构成地力的诸多因素中盐基代换能,亦称阳离子代换量(CEC)是最为重要的指标。所谓CEC就是土壤具有的以负离子的量来表示的一种单位,其量越多,就说明它据有对正离子的肥料的吸附能力就越强。由此可知CEC数量大是说明以地力或者土壤腐殖质来表示的,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土壤(由秸秆等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的中性腐殖质的CEC为600)。因此说明,土壤腐殖质的生成和积累的问题乃是造土壤的根本。CEC要高些是很重要的,一般是25~30。
③EC(电导率)
电导率过高时,会降低作物对植物对营养的吸收。降低过大,会因营养不足而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。与此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是硝酸态的氮。
我国建国后至今,土壤ECE ((盐基代换能)、EC(电导率)等基础工作未作,这就导致了我国施化肥依然停留在以作物为中心的盲目施肥阶段,应该补课,转移到一土壤为中心施肥阶段,才能把化肥用量减下来。
(2)土壤物理性
土壤的透气性、透水性是土壤的物理性质,对作物吸收养分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。土壤中氧的多少,决定着作物根系的呼吸和对养分的选择吸收能力。在通气性很差、氧含量不足的土壤中,选择吸收能力受到阻碍,容易引起施肥障碍。在水田土壤中,由于灌溉水阻碍土壤空气的流通,所以土壤表现缺氧。
在土壤中作物根系是依靠呼吸作用(氧化)而生存下来。吸收肥料中养分的能力,也是靠呼吸作用。如果在淹水条件下,土壤中的空气流通受到阻碍,于是形成还原状态,作物的根系会因窒息而死亡。即使没有窒息,也影响作物对硅、钾、氨、锰、钙的吸收,以硅加、钾为严重,对磷的吸收反而增加了。
表现在力学、结构等方面的因素,亦称物理化学性。“团粒结构”是指在土壤离子的间隙中能蓄存空气和水的状态(孔隙度为60%)。好的土壤,一般是团粒结构的,呈多孔质、膨松的状态。在具备这样好的理化条件的基础上,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秸秆等有氧发酵堆制的有机质肥。
通过机械耕翻、耙地、中耕等机械活动,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,在生产中特别重视深耕、深翻,打破犁底层,增加土壤透水、透气性,减少病害、鼠害、虫害,是作物深扎跟,长根毛,增加营养吸收等。
(3)土壤生物性
生物性是指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,要保持好气性的有益生态环境。生物性好的土壤是指由团粒结构构成的,能保持良好的排水性与保水性。
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,动植物残体死后在地表被腐生菌分解成有机肥(一般秸秆有机质含量10%以内,纤维素多的木材、树枝、竹子等有机质含量30%以下),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再经过微生物的活动,将其中的残留物质(木质素、灰分)和微生物生成的蛋白质结合产生的物质才是真正的土壤腐殖质,也可以说有机质与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土壤腐殖质。
秸秆等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在土壤中,经过微生物的继续分解,有机质、土壤粘粒与其分泌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土壤腐殖质,形成团粒结构,这就是学术上的土壤化,通俗点说叫造土壤,优化土壤生态环境,既给作物生长和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,又给植物根系自由伸展和有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。这是唯一解决土壤板结,化学污染,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。
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往土壤大量施未经生物有氧发酵的有机肥,或生物肥。一是土壤不缺任何微生物,缺少腐殖质,在土壤长期使用化肥条件下,土壤板结,施入再好的微生物也发挥不了作用。而是目前市场上有机肥没有有氧发酵过程,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只能有害于土壤,或是商业炒作。
盖尔盖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肥系列产品,采用纯植物原材料,安全环保,并通过有氧发酵方式发酵,形成优质的腐殖质,是增加土壤有机质,改良土壤,恢复土壤健康的优质产品!
复制成功
×